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晨枫:巴赫穆特,是斯大林格勒,还是托布鲁克?

来源:观察者网    时间:2023-05-25 08:55:57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资料图片)

5月20日,“瓦格纳”集团首领普里戈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今天中午12时,巴赫穆特完全被拿下。我们彻底控制了整座城市。”普京随后表示祝贺,宣称要嘉奖有功人士。

然而,乌军马上否认,宣称虽然局势非常困难,但乌军仍据守于城市西南部的若干工事和建筑。5月21日,泽连斯基在G7会议上说到,“今天,巴赫穆特只在我们心中”,外界认为此言等于承认巴赫穆特失守,但乌克兰总统府随后予以否认。

巴赫穆特的局势依旧神秘。但不争的事实是:俄军(包括“瓦格纳”部队)已经基本控制巴赫穆特,防守乌军即便没有全部撤出(或者被消灭),也只控制了局部微小范围。据英文媒体《亚洲时报》5月19日报道,巴赫穆特的堡垒地带已被“瓦格纳”控制,残余乌军的撤退通道正在关闭,如果还不撤出,一切都将在周末结束。看来所言不虚。

与此同时,乌军在巴赫穆特两翼取得过去6个月以来最大的进展,在部分地段前进了200米-2公里。5月19日,普里戈津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俄军在巴赫穆特南北两翼撤退,暴露了“瓦格纳”部队的侧翼,“我公开呼吁国防部最高领导层,请不要放弃侧翼,但没有回应。”

巴赫穆特的战斗旷日持久,进展异常缓慢(图源:半岛电视台)

经过8个月的血腥战斗后,俄军在巴赫穆特取得基本胜利,这意味着什么?是斯大林格勒那样的转折点,还是托布鲁克那样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之战鼎鼎有名,毋庸赘言。此战之后,苏军反守为攻,最终长驱直入、攻克柏林。相较之下,托布鲁克则声名不显。托布鲁克是北非海岸上一个不大不小的港口城市,二战前期,英军曾在此严防死守,但最终被德军攻克(电影《英国病人》描述的就是这段历史),但盟军登陆北非、开始反攻后,很快就轻松夺回了托布鲁克,最终清除了北非德军。

西方媒体反复强调巴赫穆特缺乏军事意义,俄军在浪费时间和兵力,这是言不由衷的。俄军(实际上主要是“瓦格纳”部队)在巴赫穆特遭受重大伤亡,乌军伤亡更大。巴赫穆特即使本来没有军事意义,现在也打出军事意义了。世界战争历史反复证明,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次要的,最大的军事意义莫过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俄乌双方都试图在巴赫穆特达到这一目的。

巴赫穆特是顿巴斯的小城,战前人口约7万。这里和利西昌斯克一样,是几条公路汇聚的交通要道,此外无甚特别。若俄军能占领巴赫穆特,就能将西北方向不远处的重镇克拉玛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就纳入炮火射程。不过,在俄军战线上,巴赫穆特并非攻打以上两个城市的唯一渠道,苏勒达尔也能起到类似作用。

巴赫穆特东邻顿巴斯地区,西北方向为斯拉维扬斯克(图源:BBC)

然而,就是为了这样一座平平无奇的小城,俄军和乌军死战了8个月。俄罗斯国防部声称乌军阵亡至少15000-20000人,乌军东部司令部声称俄军阵亡至少37000-48000人。战争中双方的战报不可轻信,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都死伤惨重(但俄军伤亡更大的说法存疑)。

无论是在当下的巴赫穆特抑或此前的苏勒达尔,“瓦格纳”部队都是俄军的主力。“瓦格纳”是雇佣军,打仗是为了钱,不是为了爱国,要活着才能拿到钱,死了就都是别人的钱了。据报道,“瓦格纳”擅长用机动灵活的小分队渗透,一与敌人接触,就呼叫重炮轰击,并不硬冲。

在这种进攻性的巷战中,进攻一方的渗透小队一方面人数少,机动灵活,另一方面并不靠自身力量逐屋争夺,接触的目的是脱离接触,伤亡容易控制,且俄军对拆屋没有心理负担,一拆一片,绝无遗漏,炮弹消耗惊人;而防守方的乌军为避免战线被割裂,位置相对静止,一旦被摸准位置,在重炮猛轰之下,很难不遭受重大伤亡。因此,俄军的战损比相当高。

巴赫穆特是乌军防线的重心,属于重点筑垒区域,所以俄军进展非常缓慢。但俄军步步为营,“蒸汽锤打地鼠”,最终把整个巴赫穆特和在此死守的乌军化为齑粉。

不过,拔掉巴赫穆特不等于乌军防御就此瓦解。2014年的顿巴斯停火线是乌军的第一道防线,巴赫穆特是第二道防线,乌军又在西面20多公里的托莱斯克-斯拉维扬斯克-克拉玛托尔斯克一线构筑了第三道防线。俄军若继续推进,还将遇到坚强筑垒地带,很难长驱直入。

有说法称,乌军之所以死守,是为了等待欧美援助的坦克和新训部队到位。增援不仅能极大增强第二道防线的实力,还将成为反攻主力。乌方希望借此重现2022年夏秋的反攻,一举推进到顿巴斯深处,甚至直接推进到2014年边境。

不过,这一希望落空了,原因有二:

1、欧美坦克姗姗来迟,何时能形成战斗力还不好说;新训部队在战斗中逐次投入,到位的已经消耗掉了,没有消耗掉的是因为还没有到位;

2、俄军也在大力构筑防线,商业卫星图片显示了大量新增的防御工事。俄军突破乌军第二道防线遇到的困难,乌军在反攻时同样会遇到。

俄军吸取了第一阶段的教训,放弃了装甲开路、深远突击的战术,转为小分队探路、重炮清场的步炮战争。有了“哈尔科夫大溃退”和“顿巴斯攻坚战”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俄军也开始“深沟高垒”了。

按说在二战后,深沟高垒已经过时,机动突击、机动防御才是正道: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机会,在机动中决战,在追击中取胜,不让敌人喘气,不让敌人筑垒,一气呵成。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