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球今日报丨深度好文 | 革命诗人兰波——读《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

来源:商务印书馆    时间:2023-05-28 13:22:32

ARTHUR RIMBAUD


(相关资料图)

《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

〔法〕让-吕克·斯坦梅茨 著

袁俊生 译

商务印书馆月度十大好书,法兰西学院大奖获奖作品,“通灵诗人”兰波重磅传记完整出版!

★含近100幅珍贵图片,包括诗歌手稿、书信原件、速写漫画、摄影作品、历史文献等

★搭配《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阅读,走近兰波的精神世界

★布面精装版,每本均附赠藏书票一张,值得收藏!

19世纪法国诗人阿蒂尔·兰波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他自称“通灵人”,以《醉舟》《地狱一季》等诗篇震撼后世。从巴黎、伦敦,到布鲁塞尔、非洲大陆,从诗人、教师,到马戏团售票员、军火商……这位“脚底生风之人”用文字和旅行锤炼了自己短暂而具有神奇色彩的一生。

革命诗人兰波

——读《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

李建英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院教授

关于法国著名诗人阿尔蒂·兰波的译介,我们已经拥有兰波作品全集的多个汉译本。而作为传记,由法国著名“兰学”专家让-吕克·斯坦梅茨撰写、我国著名翻译家袁俊生先生翻译的《兰波传:追寻天才诗人的足迹》是第一部,这在兰波汉语译介意义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兰波像(卡尔雅 摄)

回顾兰波进入我国的历史,正如袁俊生在译者前言中所述,兰波是作为象征主义诗人介绍到我国来的,但作为最早一批与波德莱尔、魏尔伦等同时进入我国的诗人,兰波在很长一个时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兰波的诗歌过于晦涩;兰波的生平过于“传奇” 。基于这两点,兰波是“神秘”的。在“神秘”的背后,兰波最初给人的印象多是负面的。这在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亦是如此,家长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读兰波。

兰波走在时代的前面,跟随他的脚步需要时间,如今他的声音已经 “穿越时空,不分年代,不分地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克洛德·让科拉语)。然而,兰波为实现以诗歌“改变生活”的理想,经历了“痛苦是难以言传”的艰辛历程,这个历程,《兰波传》将为你一一道来。

少年兰波学习勤奋,思维敏捷。性格中的叛逆因子与出众才华相结合形成了兰波的独特人格,而独特的人格又同时遭遇强势的母亲和急速裂变的社会。

兰波经历着痛苦和煎熬,那个时期, 诗歌对于兰波,只是发泄不满、排遣忧郁情绪的一个出气口,是表达向往自由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痛苦不是个人的,人性的异化是社会的主要特征。正当兰波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的时候,巴黎公社宣告成立了,兰波为此非常兴奋。但是,巴黎公社很快就失败了, 血流成河的事实使他清醒,忧愤、焦急的情绪化为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他写下了著名的“通灵人书信”。他从诗歌本质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变社会:个人处境的改变必须以社会现状的改变为前提,而诗歌是“改变生活”的手段。

兰波像(魏尔伦绘,私人收藏)

如果将恶劣的生存环境看作命运的安排,用简单的破坏法则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社会的发展只能原地转圈而不能进步。只有改变人的感知和认知方式才是促进社会进步更激进、更有效的手段, 而诗歌是改变感知和认知方式的工具。当兰波在“通灵人书信”中表达以诗歌改变生活的理念时,他在心理和社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破坏法则,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理想和抱负远比一般诗人更深远更伟大,他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叛逆者”“革命者”。

1872年6月兰波致德拉艾的信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兰波为了实现自己的诗歌理想,走过了一条史无前例的曲折道路。一开始兰波将自己定位为浪漫主义和巴那斯派的继承者:在自己的诗中他可以显得很抒情,因为他和浪漫主义诗人一样,热爱自然,尊重自己的情感;他也渴望像巴那斯派诗人那样写一些美丽的、典雅的东西,创作一些古典的作品。 但他很快便与他们分道扬镳,奋起反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过度抒情,反对巴那斯派为诗歌创作设下的各种清规戒律。他以《醉舟》《另类维纳斯》等作品,打碎了以前的偶像,认为他们的那些东西只反映了潜意识中的表面现象,是“主观的诗”,与真实世界没有什么联系。 诗歌的表现形式不应该受到限制,诗人应该像现代诗歌的开创者波德莱尔那样,在恶中挖掘美,如他所说的那样:“你给我污泥,我替你将它变成黄金。”

《永恒》手稿

对恶的挖掘开发,兰波从自身下手。他说:“诗人通过长期的、广泛的、理性的一切感官的错轨,使自己成为通灵人。一切形式的爱、痛苦和疯狂;他寻找自我,用尽自身的全部毒素,以求保留其中的精华。” 现代诗歌以“达到未知”、发现新事物为目的,这就要求诗人必须打乱一切感官感受,完全摆脱理性的束缚和绝对控制。而一切感官感受的错乱不仅仅体现在修辞意义上的“耳视目听”或“鼻尝嘴嗅”,而是要将诗歌与诗人自身存在的最隐秘部分相结合,开发自身的“另一个”,揭示其隐秘性。

兰波凭着对他那个时代的某些思想的直觉和渗透力,一下子穿透了波德莱尔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最深层含义,两者的融合就是诗歌在生活面前成为一种态度: 兰波想象着一个摆脱束缚与羁绊的社会最终会到来,而波德莱尔则坚信近乎神圣的美德的存在。这个问题在波德莱尔那里变成了痛苦,在人类极限的噩梦中,他试图超越,却徒劳无功:因此他有一种怀旧的逃离感,想摆脱现实的可怕生活,但又不可避免地回 到其中。然而可怕的生活对于兰波却孕育着拒绝和反抗的种子,他将“全部的毒素”转化为绚丽的生命。尽管“痛苦是骇人听闻的”,但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生作为实验,因为他知道“最真实的真实不应该在虚幻的他处寻找,而应该在每个生命存在中,在每一事物中寻找,在他们的有限之中感受他们的光芒”。

兰波为了“改变生活”,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生活,这位“履风之人”从没有停下在未知领域的探索脚步。关于诗歌语言,他说应该“发明一种语言”,它必须能够完全表达诗歌创造的新事物,以此为发现新世界打开大门。于是他创造了“语言炼金术”,写于1871年的《元音》是这种新语言诞生的标志。 关于诗歌形式,他认为传统的样式和形式已经不能适应“通灵人”对新世界的开发,于是便着手进行传统诗歌形式的改造,彻底放弃格律诗,转向自由的散文诗体,创作了完全不在乎韵律、节奏、音节的《灵光集》,为现代诗歌开启了新模式。

至此,兰波已经为法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对这一切兰波并没有满足。他认为,即便诗歌有了新语言和新形式,诗歌依然没有做到“改变生活”,还有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因为文化可能是掩盖真理的“帘幕”。于是他放弃了诗歌,放弃了文学,而投身于实际的生活。 “革命者”兰波始终在革自己的命。

“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去!”兰波为了社会进步,始终走在“出发”的路上。兰波的革命方式是我们学不来的, 但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面向未来,看到光明。这也是读《兰波传》的意义。

延 伸 阅 读

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

(注释插图精装版)

即可购买

〔法〕阿蒂尔·兰波 著

何家炜 译

★兰波诗歌全新中文注释本

深入解读法国天才诗人的通灵艺术与传奇人生

★首发国内未版19世纪兰波画像

附有兰波手稿及详细生平年表

兰波在现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自称“通灵人”,被称为“履风之人”,虽然他在短短数年间就走完了自己的诗歌道路,留下的作品却引起了文坛的震荡、值得永久品读。 商务印书馆版《灵光集》作为兰波诗歌全新中文注释本,收录全部散文诗《地狱一季》《灵光集》、后期诗歌及书信,由专注兰波研究和法语翻译多年的何家炜老师翻译。书中收录的全部兰波作品,除题解外,均一一进行了详尽注释,释注近600条。首次集中十余幅兰波画像,深入解读法国天才诗人的通灵艺术与传奇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